反贪检察官带你看《人民的名义》:其实我们是这样抓贪官
作者 / 法律人何
来源 / 智合法律新媒体
反腐题材电视剧《人民的名义》正在热播,伴随着高收视率与高口碑也着实让检察官们尤其是反贪条线的检察官们感到欣慰。从默默无闻到有点让人喜欢,或许在监察委改革的大背景下,最高检推动的这部主旋律影视作品也算是一部对反贪检察官的致意。作为一名检察工作者,一名常年从事反贪工作的检察官,看到这样一部描写自己工作的片子,不免要说上几句。
我刚看完开篇几集,不得不说节奏很紧凑也很真实,导演通过办案现场与领导谈论会场两个场景的不断转换,给观众营造出了悬念与办案气氛。一方面办案现场侯处长、丁市长与侦查人员对质交锋,另一方面省委副书记、市委书记、检察长等一众高级官员会上暗中较劲。一快一慢、一张一弛都形象且生动地诠释了“法治与政治”这个两个词语的语境。
怎么抓贪官,
不仅是法治问题
过去的类似反腐题材,往往旗帜鲜明,有反派官员自然就会有更高级别的领导来支持反腐扫除障碍。这让观众们觉得太过于脸谱化,从文艺作品的角度来说就是缺乏戏剧冲突与人物深度。
《人民的名义》在艺术创造上突破了以往的禁区,不用正反好坏来描写官员,而是用一种政治人物的取向来塑造人物。
第一幕中几位大佬官员开会讨论是否对丁市长采取司法手段,看似简单的桥段在网上却赢得无数观众叫好。不少诸如“真实”、“深有感触”之类的话语,表明了身处中国社会的每个人其实都或多或少能体会到“中国式官场”的那种惯性。
小事开大会、大事开小会,往往会上讨论的事情并不重要,更为重要的是与会者如何表态、如何按照正确的定位与顺序来表态;祁厅长急着表态并非出于关心案情,而是为了体现对李市委书记的支持,以便于换得今后的回报;省委高副书记请示新来的省委书记也是更多地不想事后被诟病。
很明显这样一场不该这样开的小会,考量更多是政治因素,或者严格讲是与会的每个人今后的政治利益。但这样一场事关法治的会却将法治因素暂时向后挪了一下,当冲动的反贪局长急着要领导拍板决策的时候,被高副书记一句“还是那么幼稚”给弹了回去。或许执法人光想着“法治”的确在有些当权者面前显得幼稚。
作为一名检察官,履行法律是工作也是常识。但在复杂的反腐败形式面前如果不能正确平衡“法治”与“政治”的话,必定是不能顺利开展好工作的。
看着第一幕中小会的场面,我老婆问我到底谁是通风报信的人,我凭直觉告诉她“与会的除了反贪局长,都希望丁市长出逃”,为什么?因为一个官场中官员的腐败绝不是绝缘的,必然拨出萝卜带出泥,与会者都不希望出现被动局面。对丁市长不立即采取措施,政治人物可以冠冕堂皇地说“不希望造成人心惶惶,影响经济发展”,换成直白的话就是“案件走向,涉案内容不可控制,风险太大”。
作为一名反贪战线的检察官,常常被身边的朋友讥笑:“你们工作太好做了,随便抓抓不都是能找出贪官的吗?”
大家不知道的是,我们抓贪官很难,从一个线索到手开始,分析线索可查性,结合经验判断初查的要点,汇总调查中的可疑点,再安排制定突破审讯预案,往往每个环节都是有法律规定的制约。有时我们觉得给予腐败分子的保护太多,给予侦查人员的制约太多。
检察院的反贪,
其实很不容易
检察官有时是很无奈的,没有公安那么多强有力的侦查监控手段,也没有法院最后一锤定音的决断,从一个腐败案件的调查开始到移送起诉,都是需要法律和证据的依托。可以说办案取证的难度非常大,程序不到位不能动手,证据不到位不能立案,这些法律的严格制约相对而言既是法律对普通公民的保护,也是对腐败分子的保护。
曾听香港廉政公署的同行介绍交流,他们的手段比我们多,经过法官批准,廉政公署办案人员可以对调查对象开展监听等手段。而几年刚修订的《刑诉法》规定,立案后可以对嫌疑人开展技术侦查手段,而且必须是由公安机关配合完成。所以看到《人民的名义》中检察长、反贪局长要去公安侦查指挥中心看监控那一幕,我还真是佩服导演的细致。当你没有足够的执法手段时,往往也意味着你没有太多执法的权威。
试想,如果最高检的协助办案司法文书没有传到汉东省,那么汉东省检察院反贪部门就出动去监视丁市长,会是一个什么后果?要是被丁市长发现,那就是检察院违纪办案,擅自开展调查活动。别觉得以前看香港电影里面便衣警员苦,开个枪当天就要写报告。其实我们反贪工作者写的报告更多,从《初查报告》、《初查结论报告》、《初查计划》、《突破计划》、《谈话提纲》、《立案报告》等一系列字面文章都不能少、不能滞后。
当日电视剧看得很过瘾,反贪局长亲自部署,那句“先行动,出事我担着”着实让我们基层反贪同志感动。堂堂最高检反贪总局处长大人带队上门带人,更是让我惊呼“剧情需要,纯属虚构”。
作为检察系统的检察官,局长始终是局长、处长始终是处长,他们首先是作为一名官员存在,其次才是一名反贪检察官。有人在前几集的影评中评论“办案还汇报,官僚主义”。其实不能说是官僚主义,因为官员只有处在官员的位置上才是有权有能力的人。
为什么让下级写报告,因为上级要知道下级的工作情况动态,不希望下面办案人员冒然办案捅了马蜂窝。同时所谓的专业指导,就是可以给下面工作人员的不全面、不严密计划提意见,体现领导的价值观与专业能力。
但是日常工作中接触被调查人情况信息最多的是谁、谁又在审讯室24小时与被调查对象斗智斗勇呢?我们反贪条线加班多、任务重,又不容易出成绩,破案总结总是“领导有方,宏观把控”,办不出案子又总归是“不够努力,再加把劲”。
所以很多反贪战线的同仁看到这部《人民的名义》后,很感慨要是没有这部片子,估计很多人都不会知道检察院下面原来还有反贪部门,希望随着这部《人民的名义》的热播,更多的人能了解反贪工作真实的一面,以及被掩盖的一面。
责编/Fiona 编辑/Angie 分类/投稿